在第十届西浦全国大学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中,许昌学院商学院张峻松老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凭借《案例教学式深度学习新探索:聚焦思维品质提升的训练创新模型——以〈审计学〉课程为例》项目,荣获“年度教学创新优秀奖”。这一奖项不仅是对张峻松老师进行十年教学改革成果的认可,更彰显了我院在教育创新中的突破与担当。
自2012年起,张峻松老师便扎根许昌学院,直面传统教学的三大痛点:学生主动性缺失、思维训练不规范、学情评估不精准。他带领团队以《审计学》课程为试验田,开启了一场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”的深度改革。团队摒弃填鸭式教学,独创“阶梯式—分层式”训练模型,将学习分为“粗通—运用—精通—应用—实务策略”五阶段,推动学生从“低维知识掌握”向“高维认知构建”跃迁。同时,自主研发《审计思维案例教学分析平台》,借助真实审计失败案例,通过随堂测试、角色互换、专题研讨等方式,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“三化”——过程化、规范化、可视化。该平台更以“审计案例推送方法及相关装置”获国家发明专利,成为教学创新的技术支撑。改革覆盖3届学生,94%的参与者反馈“综合思维能力显著提升”,21名学生在专业竞赛中斩获一等奖,64人进入国内顶尖会计师事务所实习。平台被全国50余所高校引入,9所高校将其纳入正式课程,印证了模式的普适性。
参赛作品以“思维品质提升”为核心,贯穿三大创新:
六维融通理念:融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、哈佛案例分析框架等理论,设计“知识—认知—思维—能力”四维教学目标;
双线协同路径:理论课分层进阶,通过“教师精讲—学生讲述—案例解读—分组报告”四阶段,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;实验课实战赋能,借助专利平台,学生分析证监会处罚的真实案例,运用哈佛框架等工具深度剖析审计失败根源,完成思维训练的“破茧成蝶”。课程设计打破传统考核壁垒,采用“理论30%+实验30%+考试40%”的综合评价体系,94%的学生达成高阶思维目标,多项调研报告成为毕业论文素材,实现“学以致用”闭环。
思政深度浸润:以职业怀疑、职业道德为切入点,在案例研讨中植入价值观教育,塑造学生的专业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。团队还首创“生成式教学策略”与“交互式自我管理”机制,要求学生每周完成线上任务并参与动态评价,教师通过QQ群、一对一辅导实时追踪学习轨迹,真正做到“因材施教”。
张峻松团队由跨领域成员组成:技术总监任丙权负责平台研发,学生成员李玉洁、周帅静作为“教学体验官”提供一线反馈。这种“教师+工程师+学生”的协同模式,打破了传统教研壁垒。团队成员分工明确:
张峻松(课程总设计师):统筹教学理念与平台开发,坚守“勇气、希望、忍耐”的育人初心;
任丙权(技术总监):确保平台稳定运行,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学习过程动态追踪;
李玉洁、周帅静(22级会计二班学生):作为课程直接参与者,从学生视角反馈优化路径,让教改“接地气、有温度”。
“人工智能时代,比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转化力与创造力。”张峻松老师表示。团队计划进一步将AI技术融入教学平台,开发“人机协同”训练模块,同时坚持“黑板+对话”的原始交互,守护教育的人文温度。虽未晋级决赛,但张峻松团队用十年坚守证明:教学创新的价值不在于奖项高低,而在于点燃学生的思维之光。正如他们的座右铭——“与其第一,不如唯一”,这场关于思维品质的革新,仍在路上。
【关闭】
版权所有 许昌学院商学院
地址: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:461000